涟城镇: “阳光学堂”让脱贫攻坚充满阳光

涟城镇创造性地搭建“阳光学堂”平台,每周两小时,干部群众先进“学堂”学技能,再出“学堂”忙发展,先富“脑袋”再富“口袋”,克服部分低收入农户“蹲在墙根晒太阳,等着别人送小康”的思想,激活了全镇脱贫攻坚的一池春水,变“你来扶贫为我要脱贫,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”。

“阳光学堂”覆盖全镇各村(居),通过典型示范、以点带面、全面铺开的方式,把全镇各方面力量动员起来。在原有道德讲堂、社区活动室基础上,因地制宜,建立了阵地,为场所配备了必需的学教设备。各村(居)每周至少组织一次“阳光学堂”集中学习,学习时间不少于两小时。

 

内容——政治理论+干群需要

 

“阳光学堂”根据干部群众需求,“要什么教什么”“缺什么补什么”,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家风家教、全民素质提升、诚信建设、党规党章等为基本框架的干部群众学习内容体系。

学习内容紧贴形势政策,强化政治理论培训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的科学理论的学习,切实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、武装头脑、推动工作,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。密切联系实际,强化镇情村情培训。紧紧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,引导干部群众选准产业,找准定位。紧贴干群需求,强化职业技能培训,科学设置学习内容,分类分层开展培训。紧贴重点项目,开展专项业务培训。结合实施美丽乡村建设,先后三次举办由项目实施单位党员干部参加的专项业务培训,邀请省有关专家开展专题宣讲,为全镇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保证。五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向居民群众提前征集和推荐学习内容。

 

活动——形式多样+政策入心

 

“阳光学堂”坚持“课堂设在基层、教材来之一线,教师选择身边”,加大现场教学、案例教学、情景教学比重,让身边的干部走上讲台、身边的事例走进教材,讲身边的事,讲自己的事,真正让参学人员学有所得、学以致用。

镇三套班领导带头“送学下村”,送思想送政策,机关单位送知识送技能进村入户。同时和群众一起共同学习党的扶贫工作政策精神,宣传上级政府脱贫攻坚的举措和要求,使党的政策深入人心。镇里邀请农业专家和镇农业技术人员走进田间地头,手把手为农民传授致富经。镇里组织基层干部和群众“走出去”赴县内外阳光扶贫工作开展较好的地方参观学习,从中找出差距,让广大农民群众变被动为主动,增强脱贫攻坚的自觉自信,从根本上打消“等、靠、要”的思想。

 

举措——典型引领+正能量

 

技能培训是 “阳光学堂”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。致富信息、农业技术、发展模式都是“阳光学堂”重头戏。为确保脱贫攻坚重点项目顺利实施,得到群众的认可与配合,该镇坚持典型引路,利用示范户现身说法,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。该镇还利用“阳光学堂”平台,专门开展阳光扶贫业务培训,使帮扶人和被帮扶人“双向”对扶贫政策有了更进一步了解。

针对贫困户致贫的不同原因和现状,涟城镇注重运用励志故事和典型脱贫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和讲解,鼓励贫困户自力更生,自强上进。通过“阳光学堂”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,着重打造“爱国、诚信、敬业、守法”的宣传教育,全镇各村(居)实现公益宣传广告全覆盖,引导农民杜绝赌博、封建迷信、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不良现象和封建陋习。邀请身边好人、乡贤讲德讲善、讲礼讲法,开展家风家教、乡贤文化等宣传教育,倡导党员干部带头弘扬良好家风、遵守公序良俗、履行家庭责任。城东社区居民施桂祥是“阳光学堂”的忠实学员:“我听过不少课程了,有如何教育孩子的,有如何孝顺老人的,这些课程对我都很有启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