涟水是个具有历史悠久的地方。从青莲岗和三里墩两处出土的文物看,早在四五千年前,在涟水这块土地上就已有人类居住。 涟水在历史上归属多变化,称谓也因而多有改变。 春秋时涟水属吴,战国时,先后属越、楚。秦时,属东海郡。楚汉之际,属西楚霸王项羽,汉初,属楚王韩信。汉高祖六年(公元前201年),降韩信为淮阴侯,分楚地为两国,涟水又属楚国。景帝时,被废除,汉武帝元狩六年(公元前117年),置淮浦县,属临淮郡。这是涟水建制之开始。 王莽时,改淮浦为淮敬。东汉光武帝时,淮浦属东海郡。章帝建初四年(公元79年),淮浦属下邳国。三国时,淮浦属魏,划归广陵郡,西晋因之。东晋十六国时,淮浦先后属后赵、前燕、前秦、东晋。 南北朝时,淮浦先后属刘宋。南齐建元二年(公元480年),称北东海郡,治所连口(即今涟城),并于北境置襄贲县。梁时,仍叫东海郡,北境有襄贲。东魏和北齐,襄贲县先后属西海郡,海安郡。 隋开皇三年(公元583年)罢诸郡为州,襄贲县属海州。五年(公元585)改襄贲为涟水县。因县北有涟水而得名,涟水之名始见。 唐初,武德四年9公元621年)置涟州,在县北三十里分置金城县。贞观元年(627年),涟水县属泗州。乾宁二年(公元985年,涟水属杨吴,后属南唐,周显得四年(公元957年),归于周。 宋初,涟水县属泗州。太平兴国三年十二月(公元987年)置涟水军,属淮南东路。熙宁五年(公元1072年)五年改涟水县,隶楚州。元佑二年(公元1087年),复为军。南宋建炎二年(公元1128年),涟水被金占领。绍兴元年,五年(公元1135年)废涟水军为县。十一年(公元1141年)割于金。绍定元年(公元1228年)改为涟水县,属宝应州。开庆元年(公元1259年)涟水被蒙古占领。景定元年(公元1260年)收复,三年(公元1262年)改为安东州,涟水县属安东州。 元至元十二年(公元1275年),安东州归附,以县境马骡山军寨作山阳县。先后划归山东路、淮安路。至正二十六年(公元1366年)归附朱元璋。 明洪武二年(公元1369年)正月降安东州为安东县,属淮安府。 清因明制,仍叫安东县,属淮安府。 民国初年,安东县直属江苏省。三年(公元1914年)三月十三日,因与奉天省(今辽宁)安东同名,改为涟水县。先后属淮扬道、第十一区(淮阴区)、第八区(东海区)、第七区(淮阴区)、第六区(淮阴区)、第七区(淮阴区)。 一九三九年三月一日,日寇侵占涟水,成立维持会,属伪江苏省公署徐州办事处。后属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。一九四○年三月十八日,涟水成立伪政府,仍属伪苏北行政专员公署。一九四四年二月一日,成立伪淮海省。 一九四○年八月二十七日,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涟水县人民政府成立。一九四一年元旦,设涟东行署。元月二十四日,以盐河为界,将涟水分为涟水、涟东两县,分别属于淮海区、盐阜区。一九四一年秋,淮阴、涟水两县撤消,成立淮涟办事处。一九四二年夏,淮涟办事处撤消,恢复淮阴、涟水两县建制。一九四五年月七月一日,淮海、盐阜两行政公署合并,成立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。涟水、涟东直属之。同年十月,成立淮海、盐阜两分区专署,涟水、涟东又分属之。同年十一月一日,苏皖边区政府成立,涟水属第六个行政区(淮海区),涟东属第五行政区(盐阜区)。一九四八年七月六日涟城解放。一九四九五月七日,苏北行政公署成立,涟水属淮阴区,涟东属盐阜区。 一九五○年六月十三日,涟水、涟东两县合并,仍名涟水县,属淮阴专区。一九七○年,淮阴专区改为淮阴地区,涟水属淮阴地区。一九八三年元月,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,涟水属淮阴市。二○○一年二月,原淮阴市改淮安市,涟水属淮安市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