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投资涟水
走进涟水
财政信息
住房保障
食品安全
环境保护
生产安全
民生服务
价格收费
涟水名人
您的位置: 首页 -> 涟水名人
涟水人物——张洪贵
发表日期:2017-04-15 来源: 文章出处:
XQJY
 浏览次数:
 文字大小:  打印:打 印
     张洪贵(1905—1976),涟水县南集乡桃园庄人,出身地主家庭。其父一生经商,赚钱较丰,除购置百余亩地产外,还留下不少资金。张洪贵读过十多年私塾,后来开过木场、槽坊、油坊,还外出做生意。抗日战争时期,他以自己殷实的家资,招待抗日军政人员的食宿,成为涟水东乡颇具影响的开明士绅。他家成为当时盐阜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有名的“抗日大饭店”。
    “七·七”事变后,涟水人民组织涟水抗日同盟会及抗日武装,张洪贵积极支持妹妹洪志离开家乡参加抗日队伍。他自己则以做生意为名,把当地土产晶运往外地,偷偷换回棉纱、细布、药品及枪械等军用物资,支援抗日武装。民国29年(1940)春的一天夜晚,张洪贵给游击队送子弹不在家,国民党军队三十三师以一个营的兵力包围他家,抢走他家所有粮食、衣物,并抓走他的老婆、儿子和老父亲。敌人将张洪贵的亲人们带至淮安苏嘴,严刑拷打,要他们招认张洪贵兄妹是共产党员。他们宁死不招。敌人无法,只得将他们交给淮安地方政府处理。后来,张洪贵通过关系,花了很多钱,才把他们赎回。是年8月,八路军主力来涟,张洪贵主动送大儿子张翼参加八路军。
    抗日战争期间,日伪军沿贯通涟水县南北的盐河建立了封锁线,企图隔断涟东与涟西、淮海与盐阜间的往来。两地抗日军政人员白天无法通过封锁线,必须预先同封锁线上的共产党地下交通站联系好,晚上才能过河。而张洪贵家距日军盘据的涟水城、淮安城、阜宁城都较远,空隙较大,环境安全,而且北距五港地下交通站只有50里,联系方便。这样,他家便成为东西两地 
    革命人士往来最理想的联络站和落脚点。来他家落脚、食宿过的党、政、军负责人很多,如新四军负责人刘少奇、黄克诚、赖传珠、张爱萍、中共盐阜区委书记刘彬、行署主任曹荻秋等。至于中共涟东县委的李平、汪星、薛华甫等人更是他家的常客。对于来往于他家的这些革命人士,他总是备茶、备饭、备宿,注意保护他们的安全。尤其对待伤病员和女干部,他更是关怀备至,陈映、杨彬、田克、许荣等女干部都曾住过他家,他都安排家里人妥为照顾,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。民国32年日伪对盐阜、淮海两区“大扫荡”时,赖传珠夫人孙湘、刘彬夫人朗林还把孩子送来他家抚养。他家这个“抗日大饭店”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。
    抗日战争胜利后,张洪贵的“抗日大饭店”仍在继续发挥作用。民国35年(1946)6月,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苏北,共产党的一些党政机关被迫转移。华中局负责人曾三、李坚贞、章蕴、苏皖边区政府副主席刘瑞龙等人,都曾先后来过这里。两淮失守后,当时华中区副司令员张爱萍因车祸住到这里休养。涟水保卫战开始后,涟东县的支前机关就设在这里,来来往往,进进出出的党、政、军干部更是数不胜数。张洪贵仍一如既往,悉心照顾。
    1952年,张洪贵去北京探亲,受到刘少奇和中央其他领导人的亲切接见。涟水人民还多次选他为人民代表、县人民委员会委员。1976年,张洪贵不幸病逝。 


分享到: